( 北京讯 原创 王伟 衡国胜 整理 报道) 何长工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最为倚重和信赖的助手。争取山大王袁文才、王佐;联络朱德、陈毅上井冈山,这两件奠定王伟安排他们到共产党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落脚。毛泽东说:“将来革命需要力量,你们需要锻炼、深造,现在我们很多骨干都在武汉警卫团训练培养,你们也要到那里去。但有一条,要改名字,尤其何坤,反动派对你已经了解,列为‘大暴徒’之一。”蔡协民说他不改了,协民就是农民协会的意思,挺好的名字。毛泽东笑了笑说:“何坤同志1918年在长辛店做过工,就叫何长工吧。”从此以后,何坤就一直用毛泽东给他起的这个名字。人如其名,他为中国革命、中国人民“扛一辈子长工”。

1928年春,毛泽东准备把队伍拉上井冈山,但井冈山当时被山大王袁文才、王佐占据着。毛泽东把改造袁、王的任务交给了文武双全的何长工。毛泽东告诉他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。何长工不辱使命,把一支劣习成性的农民队伍改造成了红军的一部分,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袁、王佐被错误杀害后,何长工心痛不已。
何长工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创始人之一;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。井冈山时期,是何长工一生中最为辉煌光彩的一段。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之后,他又奉毛泽东之命,身负重任,孤身前往湖南长沙寻找党组织,建立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。又奔赴广东韶关到铺头,终于找到了朱德。何长工汇报了毛泽东派他来联系的使命,朱德十分高兴对何长工说:“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个落脚的地方”。何长工不辱使命,为以后朱、毛两军会师做好铺垫。
何长工历任红4军28团党代表、32团党代表兼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,农民自卫军总指挥,中共湘赣特委委员、前敌委员会常委等职。
1928年7月,彭德怀、滕代远和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,成立红5军,想与湘赣边朱毛领导的红4军连成一片。毛泽东指示何长工带部队去接应彭、滕部队。
1929年的冬天大雪封山,敌军21个团进攻井冈山。何长工带领战士与敌展开激战,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,带领战士用绑腿从悬崖峭壁悬下脱险,他的腿留下了终生残疾。
1930年,彭德怀、何长工率部队攻打长沙。匪军为了胁迫何长工,将何家三十余口亲属扣为人质,在劝降无果的情况下,敌匪残忍地将他们全部杀害。

红三军团打长沙时,邓乾元与彭德怀意见相左发生激烈争吵。下来后,邓乾元想把红8军拉走,何长工不同意,俩人僵持。红8军1纵队副政委彭雪枫向彭德怀报告了此事。彭德怀撤销了邓乾元的职务,后又将把红5、8军进行混编,杜绝了分裂的危险。何长工在关键时刻没站出来,让彭德怀对他有了看法。
红一、三军团合并成立红一方面军之后,何长工被选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,成为与彭德怀、滕代远、陈毅、黄公略、林彪、邓萍、罗炳辉等并列的红军主力将领。1931年何长工调去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,此后离开了红一方面军的主要领导岗位,一段时间被边缘化。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重新掌权后,何长工被调回主力部队担任红九军团政委,与林彪、聂荣臻等人平级的军团级干部,毛泽东对他还是讲感情、抱希望的。但几次变动,何长工内心有了想法。
1935年6月,红一、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,6月26日,中央政治局在关帝庙里召开扩大会议,张国焘批判中央的“逃跑主义”,何长工 明确反对中央的路线,对毛主席不敬,大喊打倒的口号,从此失去了毛泽东的信任。历史关键关头,他做出了错误抉择,站错了队。

何长工在《回忆录》中说的:“张国焘阴谋南下,违抗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既定方针,我们被分到左路军的同志跟随张国焘钻进了死胡同,这里不管经过多少曲折和政治上的压力,但最主要的是我要从主观上认识这些问题,跟随张国焘南下,犯了执行张国焘路线的错误。”
七大拟定中央委员名单的时候,何长工的名字被划去。何长工解释是:“有人问我,你是井冈山会师的有功之臣,资格那么老,怎么连个中央委员都不是呢?我对这些人说,毛主席曾经对我说过:长工同志,中央委员会不是同乡会,中央委员会里湖南人很多。”
解放后,凭井冈山元勋的资历,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何长工可评大将,但因他已脱离了军队职务,没有参与评衔;凭文化贡献,可以当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,但未获重用。只任过重工业部副部长、地质部副部长,消逝在主视野之外。
何长工还是个外语天才。解放后,他曾和一个苏联驻欧洲的大使交谈,大使说法语他就法语对答,大使改成英语他就用英语对答。大使很吃惊问他是什么学校毕业的,何长工最后用俄语回答说我只是个游击队员。

1987年12月29日,历尽磨难,不改初心,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的何长工因病医治无效,在北京逝世,87岁。